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德育修身>国旗下讲话>正文内容

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讲话——传承文化,诵读经典

来源:德育处作者:吴海丰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3日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传承文化,诵读经典。

    梁启超曾记讲过他去欧洲开会的一次经历。当时一位叫赛蒙的美国记者问他“你回到中国干什么事,是否要把西洋文明带些回去”,梁启超说“这个当然”,谁知道美国记者叹了一口气说:“唉!可怜!西洋文明已经破产了。”梁启超就反问他“你回到美国却干什么”,赛蒙的回答出乎梁启超的意料,他说:“我回去就关起大门等,专等你们把中国文明输进来,救拔我们。”梁启超当时还以为是赛蒙奚落他,但后来他接触更多的人,而这种论断也不断在重复,他才重新反省这段话。因为当时的西方,在工业文明之后,物质文明是压倒精神文明的,所以人们的精神生活非常贫乏。而中国的文化,恰恰可以作为他们治病的良方。

    赛蒙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也不是空话,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得到了接纳,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外传的重要桥梁,如今已经遍布了世界上各个角落。而经久不息的汉语热,就很能说明中国文化的魅力。

    但如果我们的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甚至我们都与本国文化产生隔阂,那么我们会渐渐丢失了自己的身份。

    我们的邻邦韩国,曾经是中国的属国,因此他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远,然而2005年在韩国发生的一件事情,对我们触动很大。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换句话说,在世人眼中,中国的端午节,反倒成了山寨版。

    这是已然发生的事情,但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活字印刷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韩国部分人士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他们对金属活字的发明权,并申清将其早期金属活字印刷品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也引起国人的关注。

    其实除了韩国,对中国文化研究得很深入的,还有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我们不敢想象,如果国外学界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比我们要广泛得多、深入得多,我们在种种文化现象面前已经失去了话语权的时候,我们还拿什么来证明我们就是中国人,这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为吾所有?

    同学们,忘记了历史意味着背叛,漠视自己文化的人,更是意味着他失去了他之所以为他的根本原因。作为中学生,我也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本国的文化,因为我们肩负着传承、保护本国文化的光荣使命,使“礼仪之邦”、“文化大国”的形象能够鲜明地树立在世界人民前面。

    而我们应该如何传承我们的文化、重新拾回传统的优良美德呢?同学们来到广附大学城校区,正好赶上了这个契机。

    学校领导决定,在大学城校区推行“诵读经典”的教育,而且是从《弟子规》开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康熙年间的秀才。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子弟的较好读物。

    与父母相处方面,书中教导我们,假如父母有过失,我们应该做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意思是说,对待父母的过失,我们应该通过规谏,使他更正,期间应该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和颜悦色;如果父母不听,那么就要等他们心情较愉快时再进行规谏。有人问过孔子,怎样才算尽了孝道,孔子只说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说,侍奉父母时,最难做到的就是由始至终都保持和颜悦色了。

    在结交朋友方面,书中告诉我们,“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错就发怒,听到他人的赞誉就心花怒放,那么只有一个结果,他结交到的只会是损友,而益友则会离他而去,反之亦然。这句话和“忠言逆耳利于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读书方面,书中教导我们“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也就是要做到带着怀疑的精神去看书,不懂的地方要向有道之士请教;“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这里强调了环境对我们的学习的影响,可见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

    此外,书中还讲到很多关于礼仪的细节,如外出时应该向父母报告,回来时须向父母报到,在路上见到长辈应该如何问好,等等。总之,读完这本书,一定会令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的修养也一定会得以提高。

    当然,这本书只是一个引子,我们在日后还会对其他经典进行诵读,让大家能够在中国文化的海洋里自在遨游。最后,我想引用一幅流传了很久的对联来结束我今天的讲话:“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我愿意与同学们共勉。我的讲话完了,谢谢。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