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

让灵魂在阅读中栖息

来源:德育处作者:吴其远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5日 浏览次数: [字体: ]

让灵魂在阅读中栖息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暮春的天气泛着些慵懒,尤其在这样灯火凄迷的夜晚。在此恹恹欲睡之际,我时常抚摸着一本书的扉页,来回、来回地摩挲着,仿佛这样便可剥开夜色,看见真实的自己。又恰似细语呢喃、低语诉说,仿佛珍惜已久的知己——只需见着他,碰着他,便已满足。手指于书页里穿梭、留连,回味着一个又一个与书相知相惜的故事。即便吉光片羽,即便残缺不全,即便暗淡褪色,都可让我浮躁不安的灵魂在阅读这片净土中栖息,喧嚣远遁。

博尔赫斯曾把书比作记忆,他说,书是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延伸。若书真是记忆的载体,那么我的书房便是我的记忆殿堂了,今夜,我愿于此留恋驻足,尽情沉浸于书中的记忆,记忆中的书。

想起了安徒生,想起那单纯、洁净、毫无杂质的孩童时代,多少次为那幻化成泡沫、消失于大海的人鱼感伤落泪,多少次为那在火柴微弱的光中遇见了希望却最终迈向天国的姑娘黯然神伤,多少次为那光裸着身子却自鸣得意的国王捧腹大笑。想起安徒生,想起了那一个个溢满了玫瑰色的奇幻之梦。

转瞬来到了人生中最多愁善感的篇章,读李清照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读自居易的“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品尝着诗歌忧伤哀愁这一永恒主题。诗词的瑰丽词藻、美丽情愫,伴我走过了如花似水的岁月……

时间渐渐流逝,逐渐睁开眼观察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懂得了它从来是那透澈见底的一湖池水。渐渐地,不知什么时候起,我总感到内心的苍白无助,总渴望知道内心那持久以来的空洞来自何方。常常有一些旁人看来可笑荒谬的问题:活着有什么意义?上一秒的我是这一秒的我吗?自私是善吗?于是寻找,却发现,越是寻找,越是在纷繁中迷茫,越是被旁人所不解。就如迷航之船,不知何处为正确的方向。

于是,翻开书页,寻求心灵的平静,寻找灵魂的依托,铅字在我的心中掠过,犹如群雁飞过,我听到了思想之翼拍动的声音。

  这时,我看见了一盏名为哲学的明灯,古往今来的哲人们用他们逝而永存的思想启发震撼着我。哲学家们关于同一性的自我持存、一元论和二元论以及唯物唯心孰对孰错等等旷日持久的争论让我找到了世界观、价值观的思辨远至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柏拉图的《理想国》,近至萨特的《存在与虚无》、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我都爱不释手。而其间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更以其杰出的人格魅力和完备的世界观使我敬佩。“自由的人绝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对死的默念,而是对生的沉思”他从容应死的大度,让我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与其无病呻吟,做不合时宜的幻想,不如不卑不

亢、宠辱不惊,脚踏实地创造价值。此外,我略有涉猎的中国哲学也使我受益匪浅,庄子的“天人

合一”、老子的“上善若水”、墨子的“兼相爱”、孔子的“修齐治平“都提供了我另一个看待事物和人生的角度。

在哲学的港湾停驻片刻后,我又畅游在彷徨和呐喊中。骤然想起记得三、四年前初读《狂人日记》时的诧异和震撼,逐渐演变成每学期至少一面的课文的机械背诵和枯燥笔记,我以为我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一去不复返了。但某次因做读书笔记之故,我和《呐喊》于弥漫花香气息的秋夜再续前尘,我在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中读出了当时社会与当下同样的暗流汹涌,不禁心畔轻震、不寒而栗。我这才重燃对鲁迅先生的瞻仰:迷糊间看见的是闰土形容枯槁的脸,是祥林嫂反复呢喃“阿毛”的哀叹,是咸亨酒店里上演的闹剧,是人血馒头,还有那个面对着愚昧国民,面对着非人世界却仍孤军奋战的英勇骑士。我无法想象,先生承受着的是何其锥心的痛。我仿佛看见了在骂尽一切黑暗,反对一切罪恶的一针见血的文字背后隐藏的那颗极度期盼光明和纯真的心。阅读着先生,在其最绝望的文字中,却仍总能看见那隐隐的希望……
     望见已成为千古绝唱的《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忽然想起刚刚溘然长逝的马尔克斯大师所说的: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是啊,孤独随时出现,我们能够怎么办?那就附和它笑几声。仔细想来,它并不是什么残酷的敌人,它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陪伴着我们,而且将不离不弃陪伴到死神来到。它提醒我们珍惜眼前,它督促我们体验人生,它使我们在成功的时候可以清醒,在失败的时候淡然一笑。它让我觉得许多东西值得试试看去争取,也让我觉得许多玩意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些东西,从出生到死亡,别人无法体会,无法替代,无法夺走——孤独就是其中之一,它流动在我的血中,铭刻进我的骨,它时而让我活的热烈,时而让我安静无奈——但我很高兴《百年孤独》让我比想像中容易地接受了它,它让我在一个人的时候,知道自己是谁。谢谢你,马尔克斯大师!你让我知道我不应再因孤独而潸然泪下,而应心如止水,接受孤独。

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忘却自己也获得自己。是的,压抑着我们的东西到底是我们的灵魂,只有不懈追求,才得以填补精神上的空缺;只有在精神广阔的天空里,灵魂才能自由地耐久地飞翔。
    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呼唤着理性与良知。
    一次阅读,是一场洗礼,经过了洗礼,闪耀着睿智与永恒。
    灵魂是一片园林,不知不觉中会长出许多植物,然后又不知不觉地凋谢了。感谢书籍,使我总还可以为灵魂守一处家园,不至于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上流离失所。
    愿作一个真诚执著的守望者,让灵魂在阅读中栖身!

 

吴其远,高一五班学生,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阅读之星”,此文获第二届书香阅读节阅读征文一等奖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