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学科研>课题研究>科研动态>正文内容

科研动态

黄秀联:高考备考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教务处作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07年03月29日 浏览次数: [字体: ]

高考备考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广大附中     黄秀联

 

内容摘要:高三是学生高中学习阶段最重要的一环,高三阶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高考质量。加强高考备考课堂教学研究,对提高学生高考备考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谈谈高考备考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高考备考  课堂教学  有效策略

有效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它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主体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具体来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第一、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第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第三、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第四、确立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第五、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策略”泛指计策和谋略。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而采取的方法、手段、组织形成和步骤并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执行过程。

一、探讨高考备考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意义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的分析可知:根据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和中学政治科教育目标以及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政治科高考以经济、哲学、政治常识有关知识为背景或载体,注重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的理解。

2006年1月笔者让政治班学生测试了2005年高考政治试题,统计发现:(1)学生基本能再认经济学、哲学、政治常识的基本概念、原理(2)分析材料、图表、数据的内涵及相互其关系的能力薄弱,获取的信息往往无助与解决问题。(3)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不强,答案表述缺乏条理,不善于运用历史的、辨证的、阶级的观点分析社会政治、经济现象,把握其本质。                

从近几年高考考纲分析、及2005年高考政治试题测试分析可见:学生学习盲目无序,高考应考能力与高考能力要求差距甚远。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高考备考能力的重要阵地,高三阶段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学生高考应考能力。因此,探讨高考备考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尤显必要。

二、高考备考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尊重、包容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民主化、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条件,甚或是前提。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和悦纳学生的情怀,要积极营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教师的观点,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并对学生的见解及时给于鼓励和肯定。

(二)、以夯实基础为载体,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课教学大纲对学科能力培养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即“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识记、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概括比较能力,辨证思维能力,评价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课堂教学要着重于夯实双基,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剖析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历年高考试题分析可知,特别重要的知识点永远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我们知道,“人的德性的生成、发展、成熟不是靠‘灌输’,而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主体自身建构的”。但目前,有些老师在讲授政治理论课时,一般都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是从教师那里获得定论形式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固然能保证教师传授知识的系统性与全面性,但由于学生有意注意不可能持续一节课,注意力极易分散,其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要总是“老师讲——学生练——老师再讲”这样的正向复习,也可按照“设置问题——学生试解——教师点评——归纳重点——强调考点”的逆向复习思路。要放手让学生通过预习、整理归纳后,自己解决掉一些问题,教师再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误区着重讲解,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

第二: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能力。根据高考政治科《考试大纲》中提出的能力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现象时,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其依据、原因、影响和措施。对“依据”的分析,要分为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或者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对“影响”要从不同的利益主体去判断;对“措施”要有宏观政策、根本措施、具体措施的分别等等。教师可针对授课文内容特点,用学生比较关心的话题(事件、背景材料)来引入新课。如复习《经济生活》“可持续发展战略”时,笔者让学生回顾2005年发生在我们广东的洪灾场景,引导学生匡算损失帐,然后通过分析造成灾害的原因,导入课文内容。布鲁纳认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于独特的个人特色的知识”。通过学生快速阅读,重组课文内容(列出知识点、教育点),教材内容便以一种新的形式纳入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对这种结构化的知识记忆更容易,保持效果更佳。

第三:帮助学生掌握各类选择题、问答题的解题方法,提高得分率。特别是高考试题第Ⅱ卷的材料式问答题、图表论述题等类型考题,要以专题训练课的形式规范‘读’‘审’‘答’三步曲的技巧。可从经典高考试题的剖析入手,指导学生归纳该类题型的特点、要求、解题思路,可安排“答案诊断”环节,通过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对所做答案“说长论短”,掌握正确的答题要领,避免重蹈覆辙。

第四:精选足练,适时组织单元或阶段测试,查漏补缺。测验试题要精选,难易要有梯度,设问和选项要有多功能作用,既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点,又要有立体感,一个知识点要能引出多个或一系列政治学科知识点。也就是说检测既要查漏补缺,检查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的有效度、理解重要知识点的深广度,又要恰当保持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意识及能力。

第五:让学生尝试扮演教师的角色。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入了“换位”教学方式,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走上讲台。如在讲“人生目的”与“人生理想”等切合学生实际的相关章节内容时,由事先物色好的一位同学(先辅导其备课)主讲(讲学习体会和认识)。由于讲课的是同班同学,学生不仅敢发言,而且还会为某一问题的表述进行争辩,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让学生讲授经教师挑选的教学内容的片断,在准备的过程中他们要去熟悉教材,归纳整理,对学科知识、事物发展规律的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而培养了学生归纳、综合、辨析等高考应具备的能力。当然,“换位”不是目的,仅仅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手段。“换位”教学方式的成功不仅依赖主讲学生的胆量和口才,关键还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习惯并热衷参与。

(四)、细心批阅,科学讲评,减少学生重复错频率

每次检测后,教师科学地进行讲评,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及高考应考能力。客观题应根据电脑统计的正答率进行评讲,以提高讲评的针对性、有效性。批阅主观题时,教师要做有心人,把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误区、错误表述、技术性失分情况进行归类,对症下药逐一分析解决。另外,在讲评试卷时,切忌教师满堂灌,要着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存在问题,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得分率。

(五)、认真分析《考试大纲》,科学筛选高考信息

《考试大纲》出台后,教师要认真分析《考试大纲》,着重精选精练2001年以来高考题,特别是大部分学生都选错的题,要重温与之相关的知识板块,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广东各地的交流,对获取的高考信息要进行科学筛选。

    高考备考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能使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走向生活,经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从而取得一定的教学效益。教学实践证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高考备考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前提,夯实基础是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关键途径。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