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语言文化节的游园活动举行。让同学们在探寻中华文化瑰宝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文化的魅力,提升核心素养。
下午4点15分,游园活动开始,同学们蜂拥而至。游园会设有古诗词配画、汉文化手作坊、“春分”茶会、历史幸运大转盘、音乐知多少、“文武双全,舍我其谁”等多个项目。同学们被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游戏所吸引,驻足观看间眼里写满了欢乐和期待,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绘诗词之画会友,奏古风之曲交游,游园活动大胆探索校园文化创新育人模式,发挥古诗词“歌诗同源”“诗画交融”特色,开设“古诗词配画”“音乐知多少”等活动让学生在“不忘本来”实践中锻炼“开辟未来”的创新本领。
诗画交融情韵生,诗词配画妙手成。“古诗词配画”能促使学生深入体悟诗画交融的深刻内涵,引导同学们在配画过程中细钻研、巧构思,在落笔点横间尽显“花儿少年”鉴赏美、创造美的青春才智。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除了发挥诗词描摹图景的重要价值外,“音乐知多少”活动尝试还原千年“诗乐一体”本真样貌,“以文化人”“以艺通心”,引导学生唱响古风歌曲,在聆听青春之声中体味诗之“雅”和乐之“美”。
“二十四节气”仍旧流传至今,饮茶品茗流入寻常百姓家,角色扮演铺展历史画卷,古籍装帧印刻时代变迁,小扇绘制催人共解文化传说……正值“春分”节气,游园会活动立足学生学科素养培育,以身在其中的历史风俗、立在跟前的器物为抓手,设计“‘春分’茶会”“共情——我与历史对话”“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之美”“轻罗小扇(绘扇)”活动,让同学们走进历史、亲近文化,在触手可及间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切感知度,厚重自身文化素养,在体认实践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文武双全,舍我其谁”环节,学生化身“过关者”勇闯“武士关”“才女关”“状元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学生巧手生花、穿针引线,在“汉文化手作坊”中制成“汉家衣裳”、秀气香囊;无论是别出心裁的闯关情境,还是独具匠心的文创设计,这些融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活动助力学生思及体魄雄健阳刚之要,阅览文化浪漫婉约之态。
语文科组长刘静介绍,语言文化节是广大附中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游园会活动作为语言文化节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趣味横生的活动,让同学们在探寻中华文化瑰宝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文化的魅力,提升核心素养。
“既要读课本,也要读课外书,还要读校园外的知识,这样,学生才会有更为完整的人生体验。通过这样的体验,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之后他们自己会去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很好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刘静说。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沫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